本网讯(通讯员 丁雅琴)7月10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青源志愿服务队调研团队一行走进恩施州文化中心,通过参观特色展览、聚焦硒文化内涵,深入探寻当地多元文化的传承创新与硒资源的独特价值,为地域文化与特色资源融合发展研究收集一手素材。
图为青源志愿服务队参观恩施文化中心博物馆。陈婧怡 供图
多元展览里的恩施文化印记
恩施州文化中心作为集中呈现地域文明的重要平台,设有多个主题展区。调研中,团队成员先后驻足“民族风情馆”“非遗活态展”等区域,近距离感受恩施文化的深厚底蕴。在民族风情馆,土家族吊脚楼模型、苗族银饰珍品、西兰卡普织锦等实物展品,搭配场景复原和影音解说,生动展现了少数民族的生活智慧与艺术创造力;非遗活态展区内,土家摆手舞、龙船调等非遗项目的传承展示,让团队成员直观体会到“歌舞之乡”的鲜活气息。
图为青源志愿服务队在民族风情馆参观西兰卡普展品。丁雅琴 供图
展开剩余57%“从建筑到技艺,从民俗到艺术,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恩施的文化基因。”团队成员在参观后表示,这些展览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文化生命力的体现。
聚焦硒文化:从资源优势到发展动能
作为“世界硒都”,硒文化是恩施最具辨识度的特色文化符号之一。在文化中心的硒文化专题展厅,团队详细了解了恩施硒资源的地质成因、分布特点,以及硒元素与当地生态、民生的深度关联。从古代先民依托富硒土地繁衍生息,到现代富硒农产品、硒康养产业的蓬勃发展,展览通过图文、实物、互动体验等形式,清晰勾勒出“因硒而兴”的发展脉络。
图为青源志愿服务队了解硒资源分布。丁雅琴 供图
非遗民俗街的文创区里,硒文化正被巧妙“装进”文创产品中。印有硒元素符号的西兰卡普织锦包、内含富硒茶与《硒知识手册》的“硒都礼盒”……这些融合了土家工艺与硒元素的文创产品,已经成为了传播和发展硒元素的重要载体。
图为青源志愿服务队在文创区挑选特色织锦包。向甜怡 供图
青源调研团队负责人表示,此次调研既感受到了恩施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也看到了硒资源与文旅融合的广阔空间。后续将结合调研所得,围绕文化传承与资源转化提出建议,助力恩施将文化优势与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发展优势。
此次恩施州文化中心调研,为硒文化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及知识传播明确了方向。后续,服务队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探索创新路径,让硒文化更好的融入文旅体验,为恩施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发布于:湖北省联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